新能源车自然燃_2023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统计
1.比亚迪频频起火,刀片电池安全何在?
不要抬杠,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安全是不争的事实!
提到新能源汽车,至今还有人认为不安全,尤其担心自燃。说实话,这真的是多虑了,大家可以看看下边两组数据,一个是来自咱们国内,一个则是来自美国,都证明了燃油车比新能源汽车更加容易自燃。并且如今的车企都非常注重车辆的电池安全防护,都拿出了不错的技术,像零跑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自燃事故。所以说那些新能源汽车容易自燃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希望流言从此终结!
新能源汽车除了不容易自燃之外,在车身结构和智能驾驶方面也要普遍优秀于燃油车。这里咱们拿造车新势力零跑C01为例来说吧,零跑C01是全球首款量产“无电池包”CTC技术方案车型,首创双骨架环形梁式结构,车身刚性更强。同时,零跑C01车身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占比高达73.9%,在碰撞事故中能够更好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
智能驾驶方面,零跑C01 整车配备了28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实现了23项驾驶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出行的安全和便利性,对新手驾驶员来说,这绝对是福音!停车入位没有信心,APA全场景自动泊车帮你搞定,关键时刻化解停车尴尬;面对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自动跟停缓解行驶疲劳;不小心驶入胡同、小巷进退两难,零跑C01贵自动打开360全景影像,脱困,避免刮擦,安心又安全。23项驾驶功能就不一一介绍了,只需要记住你的安全需求零跑C01都可以满足即可!
打消安全顾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频频起火,刀片电池安全何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根据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六百九十万辆,同比增幅接近一倍。有预测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也有望达到九百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这一类车型所暴露的安全痛点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碰撞后起火、电池自燃等安全问题,成为了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十五万以内的平价电动车中,很多车型的电池防护系统做的都比较基础,因此在这一价位下,不少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更愿意接受燃油车。
不过,3月25日上市的风行雷霆,作为一台13万级别的纯电SUV,却号称能以“铠甲电池技术”,带来全天候的安心。那么,这辆纯电SUV到底能让用户有多安心?这一次,我们聊得深一点。
电池的安全薄弱点到底在哪?
一说到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大家其实都能想到“自燃、起火”这些问题。对此,我们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据资料显示,2022年,媒体一共报道过国内30多起新能源车碰撞后“起火”或者是“自燃”的。而未经媒体报道的网传自燃起火事故,大概有60多起。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因新能源车而发生的火灾比2021年上涨了32%。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涨,车辆发生火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那么,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背后的原因或者说逻辑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去年大部分新能源车起火自燃的事故中,都是碰撞后起火。简单来说,这些新能源车在碰撞之后,电池结构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热失控,最终导致了车辆起火燃烧的事故。
在这里,我们基本上就可以下一个定论了,电动车碰撞后电池起火,大多是因为电池防护不到位,结构稳定性不高所导致的。而除了碰撞后起火外,也有一些新能源车是在正常行驶、静止停放或者充电的过程中出现了自燃事故的。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说是“车辆自燃”了,毕竟没有外力碰撞因素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核心原因,在于电池的热失控。比如某一颗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BMS电池管理系统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做出保护动作,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自燃问题。另外,在一些新能源车中,也出现涉水过后电池发生故障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暴雨或者涉水过后,其背后的原因,大概率是电池包的密封强度不够,内部进水而导致的。所以总的来看,新能源车起火等故障,其原因要么是外部保护强度不够,要么是电池管理系统无法很好地对内起到控制作用。
在明白了这些原理之后,我们接下来再来聊聊,针对上述痛点问题,风行雷霆这台13万级纯电SUV又做了些什么?
铠甲电池系统,带来了哪些技术特征?
客观来说,风行汽车布局新能源的时间确实相对比较晚。但是,在这个品牌布局新能源赛道的过程中,一直都将安全研发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所以,风行雷霆来得虽然要晚那么一点点,但是从技术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其配备的铠甲电池系统,却是比较成熟的。
简单来说,铠甲电池用了四维超高防护盾技术,从整车、整包、模组到电芯都有四重防护加持。基于这四重防护,全方位满足了车辆三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即便是在13万价位区间内,也能带来比较不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表现。
首先,在整车设计结构中,风行雷霆的高强度钢材占比达到66%,在同价位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准。而且,在乘员舱周围,这辆车用了较多的超高强度钢材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车身的安全性能,并且通过高强度防护车身框梁,更大程度上对驾乘人员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电池包周围,风行雷霆用了稳骨架结构,以“目”型地板骨架为基础,为电池包带来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加强铝板搭配高效搅拌摩擦焊技术,也进一步强化了电池包的外部防护能力。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了碰撞事故,也很难殃及到电池组。
实际上,在电池组自身的设计上,也有着一系列的安全设计。举个例子,铠甲电池用狭长设计,其长度为20mm、宽度为1233mm。相比于宽大的方形电池,这种狭长结构的电池组可以在侧面碰撞时拥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在电池防护方面,风行雷霆的铠甲电池执行最高的安全防护等级,其电池拥有IP68级别的防水能力,确保了雨季、涉水等场景下的安全性。
除了被动防护外,电池的主动防护技术也很重要。首先,铠甲电池用高电压中镍正极,兼顾中镍热稳定性及高镍能量密度,从电芯化学性能方面,就保障了它的稳定性表现。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单个电芯热失控而殃及到整个电池组,铠甲电池还用了防止热扩散的内部设计。
简单来说,这一设计就是在每一颗电芯,用隔膜防火涂层进行覆盖,同时在每一颗电芯之间还用纳米级材料阻绝热传递。基于此设计,铠甲电池可以保证热失控蔓延时间大于五分钟,搭配1200℃以上的高熔点电池上盖,为车内驾乘者的逃生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在电池管理系统层面,风行雷霆也针对BMS的工作逻辑进行了优化。在发生碰撞后,系统会迅速感应到车辆碰撞,并且在碰撞后及时切断高压电,避免车辆发生起火事故。同时,基于这套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让电池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持电池组的热稳定性,即便是电池外壳发生轻微的变形,其内部也不会出现短路爆燃的情况,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车辆的电池安全。
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得用实际表现来说话
从技术理论来看,风行雷霆这款13万级纯电SUV搭载的铠甲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确很有一套。但是这些理论层面的技术,很难让消费者直接地感受到其电池的安全性能。为此,东风风行也通过参加TOP Safety测试,为我们直观地展现出了铠甲电池的安全性。
在车辆刮底、拖底碰撞试验中,风行雷霆的电池包前后三次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大力撞击,均无明显变形。除此之外,高压系统也在第一时间断电,整车没有出现起火燃烧的情况。这也说明,当车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即便遭遇碰撞,或者经过地面异物剐蹭底盘、上坡过程中托底,也无需过于担心车辆的电池安全性。
另外,在侧面碰撞测试中,依靠坚固的结构和狭长的电池组设计,风行雷霆的电池并没有被波及到。这也意味着,在车辆遇到侧面碰撞的时候,风行雷霆也不会有过于薄弱的环节,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防护性能。
最后,风行雷霆还进行了浸泡电池的安全测试。在这一测试环节中,铠甲电池被放置1米深的水下浸泡24小时。在实验结束后,确认电池安全,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无泄漏并且正常工作的能力。而且,在水泡这一环节中,铠甲电池的防护性能,也达到了国标要求的48倍,其安全性可见一斑。
从这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可以看出,风行雷霆的铠甲电池真正将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落到了实处。最终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更安心、更放心的用车和出行体验。
结束语
虽然风行雷霆只是一台13万级别的纯电SUV,但是在不高的价位之内,却把消费者甚为关心的电池安全性放在了更高的位置。而且,这台售价不高的纯电SUV,也真正起到了安全普及的作用。在这辆车上市后,随着用户感知的加强,风行雷霆能否通过更好的安全体验增强细分市场下的用户信心,减弱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安全问题的担心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发布于2020年3月,2021年四月发布四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车,唐EV和唐e2,秦PLUS EV和宋PLUS EV,并且从这四辆车开始,比亚迪在此后的所有电车上都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技术。
刀片电池作为比亚迪的当家电池技术,用的是无模组的电池解决方案,每片刀片电池的内部由多个隔层组成,每个隔层的隔板上还有注液孔,当电芯处于过度充电或者短路状态时,电芯内的气体会通过注液孔排到壳外,来保证电池的安全,这也是刀片电池为什么会穿刺而不起火的原因。
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上海车展上的比亚迪展厅看到穿刺电池的宣传,看得出来比亚迪真的对他这项技术很自信。
但是现实却从刀片电池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的在打比亚迪的脸。
自燃案件层出不穷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当天中午,杨清岚驾驶比亚迪汉撞到了包茂高速岑溪东出口的指示牌左侧铁杆,随后车头不断冒烟,车门隐藏式门把手未弹出,车门无法打开。一名年轻人试图用石头砸开车窗解救杨清岚,多次锤击后没能打开。最终,驾驶室里的杨清岚,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样的事故,在比亚迪车辆上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22年1月13日,一辆比亚迪“海豚”汽车,发生自燃事故,被网友发在网上;
1月26日,一辆比亚迪“唐”发生自燃起火。
1月28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自燃着火。
2月12日,一辆比亚迪“秦PLUS DM-i”型号的汽车,在广东省中山市的马路上自燃。
3月19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早上5点左右,在静止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发生自燃事故。
3月20日,一辆比亚迪“唐”刚提不久的新车,在小区内停放时,发生自燃事故。
3月23日,一辆比亚迪“唐”发生自燃起火;3月25日,一辆刚被车主提回家没有几天的比亚迪“唐”,在上海的街道上,发生自燃。
3月31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深圳发生自燃。
4月2日,一辆比亚迪汽车,在广东省韶关市的一家四S天内,发生自燃,包括这次事故。
2022年4月,比亚迪汽车发生的自燃事故,高达8起。
今年5月,比亚迪汽车的自燃事故,更是高达16起。
2022年6月6日,一辆比亚迪“唐”汽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发生了自燃起火。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底,比亚迪公司曾经比亚迪“唐DM”车型,进行过一次召回。可能是因为比亚迪“唐”汽车,自燃起火的事故,发生得过多。
自燃原因成疑
那么为什么会燃烧起来呢?这是问题的关键,上述案件中的车辆基本上都是自燃烧或者是原因燃烧。如果是有人恶意纵火导致车辆燃烧,比亚迪不会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目前,比亚迪从未出示过任何和车辆燃烧相关的报告。这就非常奇妙了,按理说,频繁出现这样的事故,比亚迪居然一次都没有出来为自己辩证过,没有承认自家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也没有撇清汽车自燃与自家电池的关系。难道说会自燃是比亚迪汽车的通病吗?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不将人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就是车辆的自燃了,车辆的自燃也分为电池自燃和其它部件引起的燃烧两种,其它部件燃烧包括车内的易燃物品,或者发动机漏油导致的燃烧。大部分的比亚迪车辆自燃,都是从车底开始燃烧,冒着浓烟并且伴随着劈里啪啦的声音,那么就说明了自燃是从电池开始的。
“宣传安全”,是真的安全吗?
除了自燃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车门无法打开。由于隐藏式门把手未弹出,车窗也落不下来。号称安全的比亚迪,在事故发生后的车辆应急预案一个都没有实施。
把“自燃”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船夫哥曾说过;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这样说过。事实表明,刀片电池不仅没有让人安心,却又成为了让人担忧的隐患。
在4月5日的事故发生后,比亚迪依旧未出面表明过态度,也没有出示过任何的调查与报告。甚至在事故发生17天后,发布了超级技术,极致安全的百万级高端SUV。
2023年1-3月份,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零售销量为508706台,位居同期新能源汽车厂商零售销量榜第1名。这样大的车企,当家产品存在这样的隐患,如此态度与做法,实在是让人觉得寒心。
宣传大于安全,还是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这是两个概念。对于比亚迪而言,“起火、扑火”都是常规操作;其实回归产品本身来说,不能天天技术为王,生命安全才是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动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