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款东风猛士_2024款东风猛士m50
本文编辑:
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进入正文:
自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军重创曹操后,“东风”一词就被赋予了新的释义——机遇。也正是因此,求东风、抓住东风,成为人们对于把握时代脉络举措的隐喻。
回到现实中,眼下,中国车市进入了新能源时代,清晰的时代脉络横亘在各大品牌的眼前,它像一条乘风之龙,有高歌猛进。你看得到它,但如何把握它,就成了一门学问。事实上,如今各大品牌也都在想方设法去抓住这条龙的“只鳞片爪”,期待能乘上东风,在新时代收获成功。
东风汽车集团也是如此,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汽车品牌,他们在每一个时代,始终保持进取的状态,积极把握每一个时代的脉络。所以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东风风神启动了1258“e启”,并发布全新电动系列品牌eπ,全面开启电动化转型发展新篇章。
新技术品牌,开启品牌发展新征程
众所周知,东风汽车拥有军工背景,体量庞大,这也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去投入和研发新技术、新平台。目前,东风汽车的技术超过包括:M TECH猛士架构、东风量子架构、DSMA节能架构三大平台,推出了覆盖节能、混动和纯电的“马赫”动力品牌,以及“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等。
可以说就核心科技方面,东风汽车站在国内前列。
而此次发布的“e启”和eπ品牌,则是东风风神十年磨一剑的成绩。
其中“e启”包括 1个中心,2条路径 ,5大支撑,8款产品。展开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混动和纯电齐步走;三大构架和两套动力品牌;包含高效安全的DSMA架构、第三代马赫MHD混动系统、马赫E动力、东风量子架构、瞻智能科技(SOA电子电气架构、更好用的智能驾驶和心有灵犀的智能座舱)在内的科技支撑。
而产品方面,东风风神表示,eπ品牌将从2024年起,每年将至少投放2款新能源车型,三年内至少推出8款产品,实现对全品类、全尺寸新能源产品的全覆盖。
用新理念,打造多元化未来车生活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东风风神的另一个看点便是概念车eπ2023,其象征eπ品牌产品的打造方向。
根据官方介绍,这款概念车中的e代表电子,π则为发现与计算过程,当然也可以联想成圆周率,代表无限的可能性,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就拿交通工具来说,从马车,到蒸汽车,再到燃油车,最后到电驱。而对驾驭而言,则从集中精力把握方向,转变为智能驾驶,给你精神放松的空间。
但从历史进程看,从马车到内燃机,花了上千年;而从内燃机到电驱时代,只有几十年。急速的技术迭代,给所有汽车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东风风神赋予eπ2023概念车给予了诸多前卫却也能实现的科技愿景。比如在驾驭方面,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座舱会升起,以提高视野;在自主驾驶模式下,座舱则会下沉,这一变化可以理解为赛车的竞技座舱。
在动力方面,车辆会配备双模能量舱,可实现纯电和氢能源两种能源的兼容。这
是一个前瞻性的总成,目前对于氢能源的研究,东风汽车有许多成绩。2017年,东风相继推出两款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并通过国家公告测试,进行商业化推广。2018年,东风“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获国家重点研发立项。2022年,则自主开发出了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H·e’。
在氢能源动力方面,东风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覆盖20kW-300kW,可以满足全系列乘用车、商用车需求。
换而言之,在能源转向为氢动力时,东风汽车有能力将之应用于基于eπ2023打造的车型上,引领国内氢能源的发展。
另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还启动eπ品牌G20共创主理人,招募20名跨行业大咖,加入eπ Group平台。从产品到品牌,从生活到精神,eπ都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客户共创,碰撞出无限可能!而东风汽车也将乘着这股东风,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2024年实现100%电动化、2025年全系销量50万台的目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4月10日,2023东风汽车品牌春季发布会暨第七届科技创新周在武汉开幕。
发布会上,东风发布了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马赫E新能源动力品牌和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并达成三大重要战略合作。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在发布会上表示:“东风从容不迫地开启转型升级,源于对科技创新的长期耕耘、对前沿探索的锲而不舍、对前瞻布局的持之以恒。今年,我们提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目标是到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三大科技品牌发布
发布会上,东风公司发布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架构、马赫E新能源动力品牌、“东风氢舟”氢动力技术品牌,东风科技实力全面开花结果。
作为全数字化、高拓展性的机电一体化架构,东风量子架构覆盖全区隔,具备“安全可靠、拓展灵活、场景多变、极致体验”四大优势,可实现硬件层、软件层、服务层、生态层“四位一体”,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
东风量子架构坚持把客户体验、客户感知作为技术创新源点,以领先技术为客户创造美好汽车生活。东风量子架构以搭积木的方式构建百变空间,为客户带来自由随心的体验,纯电、增程、插电动力自由,前驱、后驱、四驱模式自由,小型、中型、大型尺寸自由,轿车、SUV、MPV款式自由。1200公里以上续航、90S完成换电、800V超级快充、5分钟补能300公里、百公里11度电超低能耗等,行业领先。
东风量子架构搭载国内首创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覆盖车端、云端、生态端,实现软硬解耦、快速迭代,与客户共建“开发者平台”,支持客户随心定义用车场景,可支持L3+级自动驾驶,构建“车路云网”一体化服务生态。
东风量子架构配置电池“消防系统”,通过BMS算法实现毫秒级主动断电,并搭载主动喷淋系统,1分钟内电芯温度降低80℃,做到极端情况“不起火、不爆炸”。
东风量子架构,搭载全栈自研高集成热管理系统,可选配CO2热泵系统,无惧酷暑严冬,以行业顶尖的热管理技术保障-30度低温续航能力提升30%,无惧续航衰减。
目前,东风量子架构已完成全系列产品布局,未来将打造16款车型矩阵,达成100万台年产销规模。
东风量子架构之后,马赫E新能源动力品牌呼之欲出。
马赫电驱具有“极致融合、高效高速、动力澎湃、智能控制”四大亮点,集20余项行业领先技术。用碳纤维包覆转子技术的电机,转速可达30000转/分,与自主开发的SiC控制器匹配,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4.5%,实现“高速高效”。
马赫电驱全系用扁线电机,功率覆盖70-400kW,电压涵盖300-800V,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品矩阵,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搭载需求。未来,东风还将重点聚焦“千伏驱动、宽域调速、全栈高效”三个维度,推出更优秀的产品。
马赫电池具有“长续航、高安全、超快充、极智慧”的产品特点。马赫电池用行业独创的CIS高效成组技术,成组效率超过80%,系统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搭载整车CLTC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马赫电池用L300标准化硬壳电芯设计,可通过行业最严苛20mm深度针刺试验。用“高强度铝合金框架、底部装甲”实现“军车装甲级”结构防护,可以让电芯温度在1分钟以内降低80℃,实现“高安全”。在快充方面,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在换电领域,东风首创T型旋转换电机构、柔性定位结构与长寿命液冷换电接口,换电仅需90秒,且实现10000次以上寿命。未来立足于开放、共享服务理念,打造行业领先的共享换电技术平台。
在充电领域,东风掌握3+X全域充电技术,包括目前已量产的交流充电、直流充电,超级快充以及正在预研的无线充电、自动充电、V2G、太阳能充电等先进充电技术。
马赫动力已全面覆盖节能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力三大领域,马赫“芯”时代已经来临,将助力中国动力科技更上一层楼。
不止是电动,东风也在氢能源领域积极布局。“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将为客户带来全栈式氢能解决方案。
东风氢舟包含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和东风氢芯燃料电池电堆两个子品牌。东风氢元自主燃料电池系统由供氢、供气、水热管理等系统构成;东风氢芯自主燃料电池电堆由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电堆核心部件构成。
东风氢舟会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其中,350kW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东风氢元用了高集成化开发模式,发明了电堆与高压器件驳接、高效能量回收,余热利用、高动态响应技术,形成了气、水、热、电协同控制体系,系统效率63%,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发明氢循环,排氢浓度多目标策略,氢气利用率高达98%,实现全生命周期使用的高效经济。
东风氢芯,通过电化学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数字化技术,4T技术融合,构筑燃料电池制高点,为用户提供“超长耐久,全生命周期靠得住”的优质产品。东风氢芯历经全场景极限工况与耐久验证,攻克零下40度快速冷启动30秒、海拔4000米等严苛环境考验,铸就卓越品质,为客户带来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保障。
历经多年耕耘,东风氢动力技术走在行业的前列,开创了5大优势:第一,成功开发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第二,率先完成国内首次70MPa带载碰撞试验;第三,荣获2022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获颁中国品牌首张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牌照;第五,截至2022年底,氢能领域发明专利累计298项,位列国内主机厂第一。
不断完善的技术储备,提升了东风产品自信、品牌自信、价值自信。科技的东风,将不断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丰富的价值体验,必将赢得客户的信赖。
创多项行业第一
随着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节能与新能源成为大势所趋。东风把握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转型。2021年,东风公司发布了“东方风起”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着力推进新能源和智能驾驶跃迁式发展,谋划绿色智慧出行蓝图。经过深厚的积淀和长期耕耘,东风公司新能源事业基本做到对核心科技和核心的自主掌控。
在平台开发方面,东风打造了三大电动化平台:M TECH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架构、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在商用车领域,东风打造了中重卡、轻卡电动化平台,主要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客户提供绿色、高效、智慧的商用车全领域使用场景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方面,东风坚持超级混动(PHREV)、纯电、氢能并进的技术路线。东风马赫动力品牌,打造了四个行业第一:行业第一个热效率达到45.18%的混动专用发动机;行业第一个融合串并联和功率分流的四档智能混动变速箱(4HD),油耗较单档混动箱下降10%,兼备传统动力的驾驶乐趣;行业第一个功率400kw、峰值扭矩8100N?m、集成差速锁的两档变速箱,满足极限越野的电驱动总成;行业第一个十合一扁线电驱动总成(iD3),体积减少18%,重量减轻15%以上,能耗行业领先。
氢动力研发方面,东风打造了“氢舟”技术品牌,覆盖20-300KW,可满足乘、商不同车型的需求,推出了国内首款80kW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并通过验收,荣获2022年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中国品牌首个全功率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公告,率先在广东大湾区开展示范运营。自主研发的80kW燃料电池系统也成功搭载轻型商用车。东风氢燃料商用车销量已超过3000台,位居行业第一。
智能化技术方面,东风自主打造了中国首个全新一代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该SOA实现1个中央智慧大脑和4个区域控制器,实现全域融合,实现软硬件解耦,与用户共创千人千面的多场景体验。东风率先开展5G Roaxi示范运营,在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累计运行里程已经超过200万公里;东风联合中远海运、中国移动先后为厦门港、武汉阳逻港,打造了5G无人集卡“无限星”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获得了行业高度关注。东风第一个参与雄安新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首批20台东风L4级无人驾驶共享巴士(Sharing-Bus)在雄安新区的示范运营。
此外,东风在电机、电控、电池领域均做到自主掌控。在武汉已形成了年产47万套电驱动总成、30万套电控、30万套IGBT模块、10万套电池Pack、1000套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未来三年,东风将建成90万套电驱动总成、100万套电控、100万套IGBT模块、1万套燃料电池生产能力。
东风还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应对新能源车快速增长势头。东风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IGBT半导体,具备技术、成本双优势,在满足东风企业内部需求同时,已向行业头部企业规模化供货。今年年底,东风公司将量产高性能的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模块。
截至目前,东风已经构建豪华、高端、主流、小型新能源品牌格局。其中,东风风神全新电动化系列产品,即将在上海车展发布。今年下半年,东风还将发布全新小型电动品牌,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
今年4月是东风公司发布“东方风起 科技跃迁”刚满2周年,而2023年也是东风公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此次发布会上,东风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了三大战略合作,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领域构建智慧出行新生态。
其中,东风公司、湖北移动和中移智行关于5G技术车联网行业应用、信息安全、智慧园区、自动化办公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将联合探索建立超级智算中心,加强大数据应用研究,组建基于5G面向6G的联合创新中心,探索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
东风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汽车产品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将联合成立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在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实车应用合作。
不仅如此,东风公司还和中兴通讯关于A1000基础平台操作系统内核开发项目的技术合作,将打造东风自主车用操作系统平台,联合开发4G、5G通讯芯片、计算芯片、智能座舱芯片等。
在未来产品规划方面,东风公司表示将立足于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乘用车领域,将投放18款新能源产品,持续丰富产品阵容。商用车领域,将投放22款基础车型,实现多场景产品全覆盖。
东风公司还将重点突破先进动力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先进动力系统方面,面向用户关注的续航、能耗、补能需求,重点将在高效电驱动、CTC、全固态电池、滑板底盘、全功率氢能动力等突破。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将大力推进“车-能-路-云”跨界融合,持续推进高等级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突破全场景自动泊车技术,推进车用操作系统联合开发,丰富智能座舱体验场景。
东风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发展新能源事业,加快建设材料工艺研究院和软件工程研究院,推动新能源动力总成和自主控制器、车规级芯片全面产业化。同时,在全价值链按下数字化“加速键”,强化高性能算力数字底座、数字中台和数字云服务,全域赋能科技东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维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