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组关键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利好即将来袭!

2.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3.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哪些税收政策优惠?

4.解读新版“双积分”政策:多方位松绑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5.新政解读:30万元以上车型不补——5张PPT看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_新能源汽车政策梳理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愿景与目标,以及技术路线等加以解读。

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其中汽车产业的碳排放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2年,“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除此之外,路线图2.0中的另外五个目标为: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框架,并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总体布局。

相比2016年发布的1.0版本技术路线图中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节能汽车为辅的规划,即将发布的2.0技术路线图,欲以“电驱动”代替“电动化”,将节能汽车提高到和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的程度,两者并举发展,并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50%。

在我国的分类中,节能汽车指的是低油耗的燃油车和有更高燃油利用率的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指的是相比传统燃油车加入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电动化”到“电驱动”的改变,是要将混动汽车提到更高的战略上来。过去几年,我国的各种汽车发展政策多围绕新能源汽车来实施,如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有10年之久,其占比仍不足6%,节能汽车则不足3%。路线的改变,预示着未来的政策将可能会向节能汽车和混动汽车倾斜。路线图目标从产品应用角度来看,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的比例目标得以明确。以2025、2030、2035年三个时间点,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0%以上、75%以上、100%。

2020年1月到9月,混合动力乘用车分别生产和销售了16.64和15.12万辆。月度同比也呈上升趋势。

2.0路线中,将节能汽车比重提高,油电混合动力必将收益,但我国油混技术相对匮乏。混动汽车由丰田引领并建立强大壁垒,本田绕过丰田专利实现突围,除两家之外,其他车企的油电混动技术都乏善可陈。2019年国内28万辆油电混合汽车中,几乎被丰田和本田包揽。目前国内丰田已经和广汽集团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广汽的自主板块将在2021年推出用丰田THS系统(ToyotaHybrid?System)的混合动力产品,或包括油电混合版GS8、GM8等产品。

同时除了油混,插混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里的地位也有望提升。相比混联式混合动力被丰田牢牢抓住,并联式技术方案下的插混在国内已有所发展,比亚迪宋、唐、汉车型均有DM(并联插混)版本,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销量。

以串联式为代表的的增程式混动汽车也在通过技术的不断优化得到关注。理想汽车用的便是增程式混动技术,其他造车新势力如天际汽车、宝能汽车也都宣布将开发增程式电动汽车。

2.0版的路线也只是未来几年内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指导路线,从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路线仍然不会改变。各个车企在这个过渡阶段如何选择自己的技术路线是十分考核战略决策能力的事情。如何在技术变革过程中掌握主动权,需要很好的平衡市场发展、技术能力、以及政策方向。未来路线已经明晰,加油吧!中国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四组关键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利好即将来袭!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15年的宏伟蓝图,新能源汽车股也迎来集体上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股价集体飘红。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也迎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和理想汽车涨超3%。

众所周知,尽管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随着补贴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如今,《规划》落地,直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规划》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比《征求意见稿》,上述目标下调了5个百分点。

此外,《规划》还取消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30%目标设置,以及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也从100%变更为不低于80%。

对此,王秉刚表示,指标的调整更加实事求是,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总体销量占比的调整,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此外,他指出,智能网联已成大势所趋,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标准化定义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进行销量上的考量。

与此同时,中汽数据公司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56%,考虑到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左右的目标相较征求意见稿更为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后的市场低迷期,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除在具体目标上进行调整外,《规划》还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此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

对此,崔东树认为,《规划》对充换电设施的提出是在强化充换电服务,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平均水平低于10%,布局不合理、信息难共享是主要原因,许多电动汽车车主要面临下载多个App的问题。此次,《规划》明确了充电桩建设,业内普遍认为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实质利好。

赛迪顾问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而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公布氢能发展规划与政策,预计2020年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座。

汽车新四化“取消”共享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值得关注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删除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车“新四化”也变更为“新三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目前共享自行车都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出行需求,潮汐现象导致地体站共享单车一边泛滥堆积,一面是小区找不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可能通过共享取车实现。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此外,《规划》另一大任务是,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总的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规划》的发布也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阐明发展方向,不仅对产业目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要求,而且更是从供应链、积分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规划》提出的市场主导、协调推进,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关注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望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10月9日,为适应汽车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院常务会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明确了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会议强调了4大关键点。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从会议内容来看,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有略动。比如,会议第四关键点,“……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征求意见稿中则是“全部”,步调要求放缓也表明《规则》变得更加务实。

在水滴汽车看来,《规划》目标明确且务实,对今后新能源发展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此次《规划》中既有实际支持措施,又有可行制度保障。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近期宣布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要实现该目标,交通电动化将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均机动车拥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很远,要买车用车但又不能增加排放,这时候电动车有了用武之地。”邹骥直言,中国电动车技术、产业等正走向世界前列,这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自2012年以来,中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溢出效应明显,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对于当前的新能源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仍然非常重要。在9月29日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各方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在未来5-10年,政策扶持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作用,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另外,《共识》还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变革,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发展,依靠创新化危为机,构建更有竞争力、稳定可持续的全球汽车产业体系。所以《规划》也明确,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规划》更加强化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发展力度,这一愿景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将推动车企加速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综合来看,《规划》落地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汽车强国建设步伐。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哪些税收政策优惠?

试想一下,经过15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35年,国内新车销售量中,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是纯电动车。

这是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预期。

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量一半?

这份规划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具体销量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请注意这两句话有差别:2025年目标,关键词是“新能源车”。2035年目标,关键词是“纯电动车”。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在政策层面的语境里,新能源车,几乎等同于电动车。

虽然新能源车的身份该如何认定,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有很多人认为油电混动车(HEV)也应该归入新能源车范畴,但在政策层面,官方认定的新能源车,只包括能享受补贴的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但在这几种新能源车类型里,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层面认定的新能源车,可以等同于电动车。

至于油电混动(HEV)、以及48V轻混,在政策的语境里,一律被划归到“节能汽车”。因为48V轻混对节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节能汽车的主力军,应该是油电混动。

就在几天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之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起草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新能源车政策转向”的信号。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混动进、纯电退”,引起一片哗然。纯电车似乎成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在燃油车基础上,大力发展油电混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正途。此份《路线图2.0》也被视为对丰田和本田的极大利好。

但如今从《规划》来看,政策层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决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规划》里的预期,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主流,可以理解为至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使维持目前的年产销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不变化(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认为到了2030年以后,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届时纯电动车的年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而现在是多少呢?年产销100万辆左右。15年时间,要增长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据20%销量份额”的目标,按照2500万辆的总体量,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至少要销售到500万辆。5年时间,从100万辆规模增加到500万辆,要增长5倍!

这个增长目标,可以说很有魄力了。

未来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里,有这么几条值得注意:

其一,“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各占50%。”这和上文所说的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其二,“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这句话指明了燃油车的发展方向。100%纯燃油是肯定不让生产和销售了,做不出油电混动,最起码你得给我加上48V轻混。好在48V轻混技术对车企来说so?easy。完成这一目标毫无难度。

但下面这一条就有难度了。

其三,“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达到4L/100KM,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KM。“——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翻译就是,新车的整体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里,烧油的车降到4L/百公里,用电的车油耗为零,两种车型各占销量一半。一平均,刚好就是百公里2L的水平。

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未来的燃油车,不管你走不走混动技术路线,一律向百公里4L的油耗标准看齐。

要想实现4L的平均油耗,难度不小,2019年中国144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km。照现在的内燃机发展技术趋势来看,几乎只有走转型电气化、油电混动这一条路。当然,油混技术也不一定只有本田i-?MMD或者丰田的THS,也许还有其它的路可走。

对油电混动路线,官方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这次在《路线图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给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说对本田、丰田是大利好,也不无道理。只是,《路线图2.0》并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态,只能算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已。

要官方来表态支持油电混动车是有难度的。毕竟,要发展和推广油电混动车,有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两方面困难。市场层面,消费者考虑的是,购买油电混动车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过节约的油钱补回来,意义不大。如果像电动车一样,通过政策“强制”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车更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丰田和本田几乎垄断了油混技术(丰田虽然放开了一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丰田和本田主动出让最新技术也不现实。还得靠自主研发、以及从欧美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过程急也没用。

国内包括吉利、长安、广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关技术,丰田还把自己的THS技术部分开放给了广汽。国产品牌的HEV车型,或许将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车企在油电混动领域的竞争。

写在最后

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动退、混动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动进、混动也进,两者齐头并进”。

中国未来15年的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势必将形成纯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与油混技术为主导的“节能汽车路线”——这两条路线并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实现“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的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电混动车”。两个目标都不容易。对车企来说,更是压力山大。

但压力大,也得硬着头皮上。中国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未来十五年,对汽车产业的大考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解读新版“双积分”政策:多方位松绑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1、财政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2、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3、2010年6月,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4、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5、明确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这是车船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新增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贯彻落实这项税收政策,现将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6、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通知第六条明确,所称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7、在北京的购车摇号政策中,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单独配置,享受单独摇号。

扩展资料:

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为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授牌,并明确了将通过补贴消费者,做大市场的模式鼓励企业生产、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此举将推动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试点推广,即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对有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地方财政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也将给予补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认了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此外,示范推广单位必须取招标方式择优购,并确定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百度百科-新能源汽车

新政解读:30万元以上车型不补——5张PPT看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20年6月22日,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简称《管理办法》),新政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我们来看一下新的修改政策有哪些主要变化?

明确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管理办法》明确了2020-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对此,工信部表示,该积分比例是在统筹考虑行业正负积分基本平衡、满足第五阶段油耗标准和实现既定产业发展目标的基础,综合测算得出的。按照该比例要求,基本能够保障实现“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达到汽车总量20%”的规划目标。

同续航里程?积分下降超一半

新旧政策纯电动车型积分计算方法对比

《管理办法》对《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积分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相同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R,标准车型新能源汽车积分下降超过一半,计算方法同时增加了能量密度、电耗等技术标准要求,弱化了单车续航里程的影响。

来源:工信部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标准补贴从2分降到了1.6分,省去了修改征求意见稿中繁琐复杂的认证过程。燃料电池汽车标准补贴直接降了一半,从0.16P(P为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修改为0.08P。

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把单辆车分值适当降低,跟它的技术水平比如电耗和动力电池的先进水平挂钩,这样就优化了新能源汽车单车的赋值,有助于促进我们产业的技术进步。”

增加积分结转方式?减少正积分供给

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依据本办法自由交易,并按照下列规定结转,结转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一)2019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等额结转一年;

(二)2020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

(三)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仅核算传统能源乘用车)与达标值的比值不高于123%的,允许其当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只生产或者进口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按照50%的比例结转。”

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应当通过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归零。

对于积分交易市场,工信部表示,2017年9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出现了积分供大于求、积分价格偏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力度不够的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强制考核纳入、油耗要求进一步加严,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情况将显著改善,交易价格也将充分体现市场价值。

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对此,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随着企业“双积分”合规成本的增加,积分价格也将有所提升,预计后续单分价格将超过2000元每分,对财政补贴退坡实现接力的作用,形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汽车。”

增加引导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措施

《管理办法》对生产或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制度。工信部表示,考虑到随着油耗达标要求逐年加严,符合低油耗标准的车型技术难度和成本逐步增大的实际情况,2021至2023年将逐步提高低油耗车型核算优惠力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分别按照其数量的0.5倍、0.3倍、0.2倍计算。

同时,《管理办法》增加了小规模企业油耗积分核算优惠措施。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放宽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的达标要求:

(一)2016年度至2020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6%以上的,其达标值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3%以上不满6%的,其达标值放宽30%;

(二)2021年度至2023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

关联企业认定范围变大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可以结转或者在关联企业间转让,相对于旧版政策,《管理办法》增加了“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与直接或者间接对该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持股总和达到25%以上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这一项认定。

来源:工信部

因疫情做出让步?留下调整空间

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受疫情影响较大,《管理办法》增加了两条有关条款: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可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决定延长抵偿期限和调整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比例。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可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决定乘用车企业使用2021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对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进行抵偿。

对此,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疫情主要对2019至2020年度积分管理产生影响,对2020年及以后积分办法修订案的实施影响不大,后续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疫情的实际影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也表示,面对疫情影响,可以取延期结转和延期负分抵消的措施,这样就不影响2021年和2022年企业的产品产业规划。

激发行业发展热情?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

面对“双积分”政策,车企必须生产低油耗的车型和新能源汽车,否则就必须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或者削减传统能源车辆产量。总的来看,双积分推动了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6万辆,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平均油耗实际值达到5.5L/百公里,较2016年下降10%以上,“双积分”政策有力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同,“双积分”政策的思路是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形成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专家指出,修改后的政策加严了“双积分”考核要求,增加了结转方式,减少了正积分供给,有利于平衡积分市场供需关系,将有效激发行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活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政解读:30万元以上车型不补,续航门槛提高至300km——5张PPT看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从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分别达到10000辆、1000辆。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

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

此外,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将调整为“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

新政从2020年4月23日起实施,其中4月23日-7月22日为过渡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